■ 深圳特區馬爾地夫報記者 楊婧如 範京蓉
   “這次是深圳首次同時獲得自然科學、系統傢俱技術發明、科技進步三大獎項,說明我們不斷提高源頭創新能力的努力獲得了回報。”昨日,代表深圳參加頒獎大會的深圳科創委科技應用促進處副處長王偉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
   獲獎的9個深圳項目,大多涉及通信、生物醫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充分體現了深圳在基礎科研、自主創台南餐飲設備新和產學研結合領域齊頭併進的綜合創新驅動優勢。
   記者採訪發現,創新載體積聚效應增強,新興產業快速莊臣嶄露頭角,成為深圳在國內最高級別的科技領獎台托舉起多項榮譽的強大動力。
   創新載體好房網催源頭創新“快熟”
   此次,由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參與完成的“有機分子和金屬不對稱催化體系及其協同效應研究”項目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參與完成的“曙光高效能計算機系統關鍵技術及應用” 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成為創新載體“催熟”源頭創新的典型案例。
   如果以一年時間為觀察窗口,可以驚喜地發現,深圳在源頭創新領域,新成果涌現的速度明顯加快。去年前三季度,PCT國際專利申請量增長22.7%,占全國的49.4%;國內專利申請量增長11.7%。
   創新載體成為聚集源頭創新的重要推手。最新數據顯示,目前,我市創新載體總量已達887家,僅去年1-9月,我市就新增創新載體98家。
   還有一個數據令人深思。去年,來自深圳研祥公司的“國家特種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金蝶軟件的“國家企業互聯網服務支撐軟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均入列科技部35個國家組建的工程技術中心,一年內有兩家工程中心躍入“國家隊”,這一速度可謂驚人,因為,深圳前30年進入國家級工程中心的也只有3家。
   入列“國家隊”的頻率加快,是深圳創新載體大發展、大跨越的縮影。創新載體是基礎研發、應用技術研究、產品創新、產業孵化、創新服務、產業發展等城市創新體系中基礎支撐條件的總稱。目前,我市已初步建立起一個以產業化、市場化為導向,以開放合作、民辦官助、企業主體為特色的創新載體體系,這為源頭創新提供了堅實基礎。
   戰略新興產業屢屢躍出“黑馬”
   細察此次獲獎名單可以發現,除了中興、華為等老牌“獲獎大戶”外,更有微芯生物、海川公司等新面孔在生物醫葯和生態環保等戰略新興領域發力。其中,微芯生物參與完成的“中藥安全性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海川公司參與完成的“環保型路面建造技術與工程應用”項目均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去年的“國家科技獎”頒獎後,以裸眼3D為核心技術的深圳企業超多維因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迅速進入了大眾的視野,當人們驚呼“黑馬”出現時,其實在業內,超多維早已是細分領域的“小巨人”。
   乘著深圳發展戰略新興產業的快車,像微芯生物、海川公司這類被外界冠以“黑馬”、看似“名不見經傳”的公司,紛紛快速占領了細分領域的龍頭。
   記者採訪獲悉,經國際標準化組織技術管理局(ISO/TMB)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去年批准,在海川公司設立ISO/TC282《水再利用》秘書處,這一動作令深圳乃至廣東在承擔國際標準化組織技術委員會秘書處的建設上實現了零的突破。另外,由6位留美歸國博士共同創立的微芯生物科技公司,目前是國內研發小分子專利創新藥物的標誌性企業,已發展出六大類新藥,其中還有原創的抗癌標靶新藥。
   “除優勢項目外,深圳還在化學、農業、生物醫葯、生態環保項目上開花結果。”王偉在分析這次的獲獎特色時告訴記者。
   據瞭解,新能源、生物醫葯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自主創新的重要戰場,一年來的加速發展,是深圳創新驅動的最新“顯影”。統計表明,去年前三季度,深圳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增加值增長16.5%,是GDP增速的1.7倍,這為戰略新興產業屢屢躍出“黑馬”提供了大的環境保障。  (原標題:深圳首次同時斬獲三大獎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u77uuvyq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