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報記者 徐惠芬 實習生 王晨迪
  日本自衛隊7月1日迎來創建60周年,安倍政府選擇在這一天打開自衛隊海外作戰的“潘多拉魔盒”,決定修改憲法解釋以解禁集體自衛權,堪稱日本成立自衛隊60年來防務政策的最大改變。上海交通大學日本研究中心主任王少普教授1日就此接受晨報記者採訪時稱,日本人民正面臨兩大危險,一是日本憲法的嚴肅性和議會民主制被破壞,另外則是打開了日本向海外派兵的大門。
  [為何選擇修改憲法解釋]
  避開國會表決,換一種方式改憲法?
  日本政府在1日臨時內閣會議上決定修改憲法解釋從而解禁集體自衛權,在王少普看來,此舉是安倍以行政權掏空立法權的一大表現,日本憲法的嚴肅性和議會民主制正遭破壞。
  “安倍意圖否定和平憲法的第九條,但遭到了和平力量的反對,因此轉而想修改憲法第96條,通過降低修憲門檻,達到否定和平憲法第九條的目的,但是也遭到了強烈的反對。
  在此背景下,安倍只能通過修改憲法解釋,達到解禁集體自衛權的目的,從而架空和平憲法。”
  王少普分析稱,在日本,要修改憲法,必須經過參眾兩院2/3以上議員投贊成票發起動議,再經過國民投票並獲得半數以上的同意方可修憲。這是憲法第96條規定的程序。現在,安倍換一種方法來改憲法,即不動憲法的條文,轉而修改憲法解釋,通過內閣決議方式,達到允許行使集體自衛權的目的,這樣就不需要國會的表決。
  耶魯大學學者阿克爾曼和日本神奈川大學學者松平德仁日前在美國《外交政策》雜誌網站發表了署名文章“不誠信的安倍”,稱安倍試圖通過修改憲法解釋解禁集體自衛權,實際上是一種“憲法政變”行為,美國忽視這種行為是十分危險的。
  由日本知名學者組成的“立憲民主之會”共同代表、法政大學教授山口二郎也指出,安倍試圖通過修改憲法解釋解禁集體自衛權的手段問題,與立憲主義背道而馳,這樣下去日本不配稱為“法治國家”。
  [三個條件有什麼作用]
  沒有任何量化標準,可隨意自我解釋?
  日本內閣決議案文本列出了日本行使武力的三個條件:第一,日本遭到武力攻擊,威脅到日本的存亡;第二,沒有找到其他更好的辦法;第三,有必要行使最小限度的實力。
  對此,王少普稱,議案文本中之所以列出三個條件,是因為公明黨對自民黨此前的提議有不同意見,這也是安倍政府在文字表述上對公明黨所做的有限讓步,但其實只是玩弄文字,根本上依然是對和平憲法的否定,“因為沒有任何量化的標準,都是一些可以自我解釋的詞彙。”
  軍事專家尹卓也認為,這三條限制意見僅僅是為了“塗脂抹粉”而已,起一個粉飾的作用,“這些條件根本限制不住,因為它的限制條件非常泛,沒有任何可量化的、可執行的標準,都是一些空泛的言詞,這種限制只是表達了公明黨對這個保留意見,但是為了自己的執政地位,它只好跟著自民黨走。”
  此前,針對安倍強力推行的解禁集體自衛權問題,公明黨多次表示反對,認為此舉容易使日本走上戰爭之路。
  [為何執意解禁]
  迎合美方訴求,為美國分擔安全義務?
  根據日本經濟新聞社和東京電視臺6月27日至29日實施的一項輿論調查顯示,針對安倍內閣在不修改憲法的情況下,通過修改憲法解釋來解禁集體自衛權的做法,29%的受訪者表示贊成,而表示反對的受訪者則達到54%。日本媒體就此稱,廣大民眾對解禁集體自衛權等行動依然懷有不安和疑慮,如何消除這些擔憂情緒是擺在安倍政府面前的一道難題。
  那麼,安倍為何不顧多數日本民眾的反對,執意解禁集體自衛權呢?
  對此,王少普分析稱:“從內因來看,這是日本右翼分子的一貫想法,即修改和平憲法,大力發展軍力;從外因來看,安倍政府在這一問題上獲得了美國的支持。”在4月發表的美日聯合聲明中,美方就日本為解禁集體自衛權所作努力明確表示“歡迎並支持”。
  有分析指出,安倍推動集體自衛權解禁的原因之一就是意在迎合美方訴求,鞏固日美同盟。冷戰結束後,美國一直對日本安於發展經濟頗有微詞,希望日本為其分擔在國際安保事務中的壓力。
  特別是近年來,隨著美國國力萎縮與財政陷入泥沼,美方在軍費支出上愈發捉襟見肘,便一直或明或暗地對日方加大壓力,要求其在集體自衛權解禁等問題上採取大跨步動作,在軍事上做貢獻,為美國分擔安全義務。
  據日本媒體援引日本相關人士透露,日本防衛相小野寺五典將於7月6日到13日訪美,對此,王少普分析認為,小野寺五典此次訪美,預計將在日本解禁集體自衛權的前提下,與美國討論在新的形勢下如何實現日美防衛合作。
  [決議案文本會否遇阻力]
  多方牽制輿論,國會通過可能性很大?
  據介紹,日本內閣決議出台後,國會參眾兩院將進行討論,之後國會將根據新的憲法解釋,修訂自衛隊法等安保相關法律,讓日本真正行使集體自衛權。
  王少普表示,此次日本內閣決定修改憲法解釋解禁集體自衛權,雖然決議案文本還會拿到國會討論,但考慮到自民黨和聯合執政的公明黨占多數席位,而安倍又通過多種途徑牽制輿論,因此在國會基本不會遇到實際阻礙,通過的可能性極大。
  王少普所稱的“多種途徑牽制輿論”,其中就涉及“安全保障法制基礎再構築懇談會”。“日本內閣通過的決議是依據‘安全保障法制基礎再構築懇談會’ 提交的報告,而這個懇談會的許多成員本身就是安倍的人。”
  據報道,“安全保障法制基礎再構築懇談會”為安倍晉三2006年至2007年首次出任首相時設立的私人咨詢機構,使命為研究集體自衛權等問題與憲法的關係,重新構築安保法制基礎,以應對所謂“日本周邊日益嚴峻的安全環境”。安倍首任不到一年即下臺,“懇談會”暫時停止運作。2012年底,安倍第二次上臺,繼而重開“懇談會”,成員由13人增至14人,主要為政治、法律和軍界人物,其中不少人曾為政府或自衛隊高官。
  [聲音]
  外交部:不得損害中國安全利益
  □據新華社報道
  針對日本政府通過有關解禁集體自衛權的內閣決議案一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1日敦促日方切實尊重亞洲鄰國的正當安全關切,慎重處理有關問題,不得損害中國的主權和安全利益。
  洪磊在當天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由於歷史原因,日本在軍事安全領域的政策動向歷來受到亞洲鄰國和國際社會的高度關註。一段時間以來,日本執政當局一方面在歷史問題上頻頻製造事端;一方面在軍事安全領域採取前所未有的舉措,使日本軍事安全政策出現重大變化。人們不能不質疑日本是否要改變戰後長期堅持的和平發展道路。“我們註意到日本國內對解禁集體自衛權也有強烈反對意見。”
  洪磊表示,日本的國家發展走向歸根結底應由廣大日本人民來決定。中方反對日方蓄意製造所謂“中國威脅”來推進國內政治議程。中方敦促日方切實尊重亞洲鄰國的正當安全關切,慎重處理有關問題,不得損害中國的主權和安全利益,不要損害地區和平穩定。
  7月1日下午,日本政府召開臨時內閣會議,通過了修改憲法解釋、解禁集體自衛權的內閣決議案,這意味著日本戰後以專守防衛為主的安保政策將發生重大變化。
  要警惕“未來日本戰車往哪裡開”
  □晨報記者 祝 玲
  安倍政府1日通過解禁集體自衛權決議案。無論是法理、民意還是反戰者在東京街頭的自焚,也沒能阻止日本打開“潘多拉魔盒”。中國著名軍事評論家、少將彭光謙將其比喻為“潘多拉盒子里的魔鬼一旦放出來,必將禍害人類。”
  “安倍政府上臺後的頭等大事,就是所謂‘修憲’,也就是要把憲法的第九條去掉。既然沒有辦法修改憲法,那麼就來了一個變通的辦法,把對外作戰做了一些解釋,使其可以作戰。”彭光謙一語道破瞭解禁集體自衛權的“天機”,即重建當年的軍事大國,變成一個戰爭國家,恢復軍事上的“榮耀感”,找回當年對外侵略、橫行霸道的感覺。
  “美國打仗,日本也可以跟著他一起作戰。”彭光謙說,原來日本的行動還是多少受到限制的,通俗地說,手腳是被捆住的,與美國的行動也還是有限的。解禁後,則放寬了限制,手腳也被放開。“解禁集體自衛權,是日本非常危險的一個信號,將給整個亞洲帶來不安定因素。這是潘多拉盒子里的魔鬼,放出來就會禍害人類社會。”彭光謙表示,日本的自衛隊早就拋棄了“自衛”原則了,實質上比軍隊還軍隊,對外稱“自衛隊”只不過是掩人耳目。
  同時,彭光謙認為,“日本和平憲法第九條早就名存實亡,此次集體自衛權解禁其實就是公開化,未來日本戰車往哪裡開,我們需要保持高度戒備。”
  憲法第九條VS武力行使三條件
  日本憲法第九條為:放棄戰爭、不保持戰力、否認交戰權。具體包括兩項內容:一是日本國民衷心謀求基於正義與秩序的國際和平,永遠放棄以國權發動的戰爭、武力威脅或武力行使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二是為達到前項目的,不保持陸海空軍及其他戰爭力量,不承認國家的交戰權。
  日本提出的“武力行使三條件”:一、日本遭到武力攻擊,或與日本關係密切國家遭到武力攻擊,威脅到日本的存亡,從根本上對日本國民的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權利構成明確危險;二、為保護國家和國民,沒有其他適當手段可以排除上述攻擊;三、武力行使限於“必要最小限度”。
  日本民眾圍堵首相官邸,晨報記者親歷抗議過程
  “反對解禁,安倍下臺吧! ”
  □晨報記者 周東暆發自日本東京
  當地時間1日下午5時,晨報記者來到位於東京市中心的安倍首相官邸門前,繼前一天傍晚之後,當天上午官邸前舉有“反對戰爭”等標語的2000名民眾把這裡擠得水泄不通。
  他們有人高喊“安倍下臺”,還有人更加明確地反對解禁集體自衛權,在談到反對原因的時候,一個年過七旬的老人乾脆地表示:“不能用打仗來解決問題,這樣只會增加麻煩!”“為什麼不傾聽國民聲音?令人氣憤!”
  中老年人圍堵首相官邸
  日本首相官邸外圍由高大的灰色水泥牆組成,大門口只有一道低矮的柵欄,門前是一條在東京算很寬闊的四車道馬路,不過早已被幾輛淺藍色的大巴與閃著燈光的警視廳車輛占用了一半,幾十名警察又被一輛新到的車輛帶來加入維持現場秩序,空中還不停地盤旋著三架直升機。
  官邸門口的人行道封路不讓通行,對面人行道上則擠滿了集會的人群,從“首相官邸前”的道路標識一直延伸到六本木路。如果安倍首相隔窗遠眺,一定能看到這條原來普普通通幾百米的狹窄小道,已經變成了抗議標語的海洋。
  據1日的《朝日新聞》報道,當天集會人數最終可能達到萬人。集會民眾一邊高聲呼喊“反對安倍、反對解禁集體自衛權”的口號,一邊架設橫幅,雖然已接近下班高峰,通行路上並不順暢,但各處涌來的人依然源源不斷,以中老年人居多,其中還有不少女性抗議者,有人甚至6月30日晚上已經來過這裡,1日再次來到現場“希望聽到安倍首相的解釋”。
  一半以上的日本民眾反對
  集會顯得非常有組織性,人們各自舉著所屬組織的標語,整齊劃一地高喊口號,雖然各個組織的訴求不同,但共同點都是“要和平”。因此,在談到反對解禁集體自衛權的原因時,一位年過七旬的老人乾脆的說道:“不能用打仗來解決問題,這樣只會增加麻煩!”他稱,正因為年紀較大才會認識到日本在歷史上對亞洲鄰國造成的傷害,因而堅持今後一定要用和平方式解決問題。
  45歲的自由職業者伊藤明確反對集體自衛權,因為擔心日本的未來,所以“不喜歡現任首相安倍,覺得政府越來越不可靠,完全感受不到經濟提振效果。”下午5點25分,當民眾得知內閣決議通過的消息時,呼聲立即變成了怒罵聲,大家一齊連呼“安倍下臺吧”。有人呼籲“秋天召開臨時國會時,絕不會如你所願”時,人群中傳來熱烈掌聲。
  對於日本內閣解禁集體自衛權的新動向,橫濱國立大學教授村田忠禧在接受晨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日本,大家都很關註這件事情,就算沒去參加集會游行的年輕人,對這件事也是心裡充滿了擔憂。”
  據稱,東京很多上班族並沒有時間看電視瞭解進展,但還是會通過報紙關註。另據《朝日新聞》最新民調顯示,超過一半以上的日本民眾不支持解禁集體自衛權,但與此同時也有不少民眾表示“說不清”,心態很複雜。
  安倍利用了日民眾的心理
  值得註意的是,安倍上臺以來較高的支持率還是為其推行右翼政策帶來了一定的動力。村田分析認為,安倍晉三是一個頭腦精明、極會利用民眾心理的領導人。其實,安倍推行右翼政策的最大目的就是使日本成為一個所謂的“正常國家”,一可以海外出兵,二可以出口武器。
  但安倍對日本民眾並不這樣說,他的解釋是因為日本與中國存在領土糾紛,朝鮮對日本有威脅,這樣一來就變成利用日中之間的領土糾紛、海洋問題,把事情鬧到讓部分日本民眾以為不擴大軍隊權力就無法解決領土問題的地步。此前,大多數日本人對於擴大自衛隊權力、美國維持普天間基地駐軍等政策都存有很大疑慮,現在也有部分民眾會表示“心態有些複雜”,“為了國家似乎也可以考慮(解禁集體自衛權)”等。
  此外,一名在日本工作十年的華人菲林還表示,安倍為了推行其右翼政策早已鋪好了經濟支持的道路。此前4月份開始實行消費稅從原來的5%上調到8%,原以為會大幅影響消費情況,但從6月份的數據來看沒有明顯跌幅。日本最大的金融分析所野田綜合研究所的最新數據表明,安倍上臺以來,除汽車行業以外,其它製造業經濟狀況都開始恢復,目前雖然還未反映在老百姓身上,但估計不久可能見到效果。
  [反應]
  日本自衛隊恐出現退伍潮
  □晨報記者 俞 潔 綜合報道
  日本內閣會議7月1日通過修改憲法解釋而解禁集體自衛權。據日本媒體報道,這不僅受到日本普通民眾和國際社會的抗議,就連自衛隊和培養自衛隊官員的防衛大學內部,恐怕也會出現退伍和輟學潮。
  日本媒體報道稱,每當出現“戰時任務”,自衛隊和防衛大學內就會出現退伍和輟學潮。2003年到2009年自衛隊依“特別法”派遣到伊拉克時期,提早退伍的日本自衛隊隊員和防衛大學輟學人數急速增加。巔峰時期是2005年,約四成隊員提前退伍或輟學。2001年美國攻打阿富汗,日本政府派自衛隊到印度洋協助進行後勤作業,提早退伍或輟學的比例也增加到近三成。
  據報道,日本每年約有450人到550人進入防衛大學,學員畢業後將任自衛隊官員,接受半年的專業教育即可升少尉,陸海空自衛隊的幕僚長都是防衛大學出身。
  儘管防衛大學學員前途無量,但日本軍事記者前田哲男指出,本世紀初進入防衛大學的年輕人多半是受到阪神大地震救災行動和柬埔寨的聯合國維和行動感召,自己並不願負起戰鬥指揮的重責。
  日本媒體還報道稱,由於自衛隊在2011年“3·11”大地震中塑造出親民救災形象以及自衛隊員收入穩定,這兩年來有意入伍的年輕人又有所增加。不過,鑒於安倍要解禁集體自衛權,這使得自衛隊變得接近於軍隊,一旦出現“戰時任務”,恐怕會再出現退伍和輟學潮。
  [背景]
  日自衛隊早已不僅是“自衛”
  □晨報記者 俞 潔 綜合報道
  “在你們成為不能見光的人時,國民和日本才更加幸福,希望你們為了國家而忍受這一切。”日本前首相吉田茂將自衛隊稱為“不能見光的人”是在1957年2月。當時自衛隊創建即將3周年。
  如今,在自衛隊建隊60周年之際,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卻竭力要把“不能見光的人”推到光天化日之下,使自衛隊職權不斷擴大。
  日本前首相吉田茂當時說:“自衛隊受到國民歡迎的情況,只能發生在受命參加救災之時。”除了救災,當時自衛隊的主要工作是搞架橋修路等基礎設施建設。
  情況在“冷戰”結束後發生了改變。1991年海灣戰爭爆發,日本派出了海上自衛隊的掃雷艇在波斯灣進行掃雷,這是日本自衛隊首次進行海外派遣。1998年,朝鮮發射彈道導彈令日本大為震驚,這成為日本引進導彈防禦系統的藉口。
  2001年,美國攻打阿富汗,日本海上自衛隊向印度洋派出艦艇為外國軍艦供油。2003年,美國攻打伊拉克,日本陸上自衛隊又派人協助。2009年,日本國會通過《應對海盜法》,為自衛隊走出國門“鬆綁”。此外,日本自衛隊近年來還多次參加環太平洋聯合軍演等各種多國演習。
  [分析]
  安倍會如何行使集體自衛權
  □據新華社報道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決定修改憲法解釋,突破戰後和平憲法的束縛,解禁集體自衛權。一些軍事分析師認為,這意味著“自衛隊”將實際上成為軍隊,而且,中國與日本因第三方因素而發生衝突的風險將上升。
  1、主動參與海外軍事行動
  日本共同社解讀,集體自衛權解禁後,即便自身未受攻擊,日本也可以為協防“關係密切”的國家而使用武力。軍事科學院外國軍事部研究員袁楊說,解禁集體自衛權對日本戰後軍事力量發展有跨時代的意義,意味著日本能夠以“關係密切”、“友好”的國家遭受攻擊為名義,主動參與一些超越本土防衛、非作戰行動之外的軍事行動。比如,以前是美國能夠幫日本,而日本不能幫美國,解禁集體自衛權後,日本可以幫美國“反擊”第三方的“進攻”。
  2、謹慎地突破武器限制
  解禁集體自衛權可以使日本發展軍事力量擺脫諸多限制。袁楊說,以前,自衛隊武器裝備發展受到一些具體限制,比如不能有進攻性武器,導彈射程被限於較短距離。解禁集體自衛權後,“日本軍事力量可能會慢慢有所發展,不過會有一定限度”。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劉衛東認為,日本不會馬上變得咄咄逼人。實際上,日本今後行使集體自衛權,還是會由美國主導,依然是日本配合美國行動。
  3、中日可能因第三方衝突
  袁楊稱,日本認為需要對中國極力遏制,解禁集體自衛權也包含這一目的。袁楊分析,日方措辭稱“關係密切”的國家,而不只是“盟國”受攻擊,比如,日本周邊兩個國家發生武裝衝突,如果日本認為其中一個國家與日本“關係密切”,那就可能出手幫助這個國家去打另外一國家,即便這個國家不是美國那樣的盟國。
  “這就埋下一個伏筆,”袁楊說,“換句話說,以後中日之間衝突的可能性就增大了,第三方的原因引起中日衝突的可能性會增加。”  (原標題:解禁集體自衛權,安倍政府打開海外作戰“潘多拉魔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u77uuvyq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