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崁樓(二)『赤崁樓』,據說荷蘭人佔據台灣南部後,為了鞏固地位,所以在府城建立了『普羅民遮城』(即赤崁樓),當地人俗稱「紅毛樓」或「番仔樓」與安平的「熱蘭遮城」(即安平古堡)遙遙相對,大致上來說整個赤崁樓是由庭園、銅像、御龜碑、碑林區、海神廟、文昌閣、荷蘭古城堡遺跡、紅毛井、和蓬壺書院等細部景觀所組合而成,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造型特殊的『御龜碑』了。而『御龜碑』的由來,可追溯至清朝乾隆皇帝為了紀念『林爽文事件』此役勝利,特別下旨在金門取材花崗石,以滿文、漢文分別鐫刻詩文在每一塊石上,並將龜座與碑石分別雕刻,置於當時的台灣府治台南的赤崁樓中,我還發現了一座又高又長的古牆,是城堡的遺跡,此外還有普羅名遮城的遺跡留在赤崁樓裡,,另外還有一座由別處移來的『斷足石馬』、鄭公墓道碑等古物,我也都與它們一一合影留念。赤崁樓的另一面版圖是兩座著名的百年樓閣,海神廟與文昌閣,走出海神廟,循著迴廊,經過人人好奇的古井,(據說古井長達 四公里 ,地底下的路可與安平古堡互通),就近入另外一個不同的歷史世界------文昌閣,它本來是蓬壺書院的一部份,府城自古以來文風鼎租房子盛,書院之教化居功厥偉而文昌閣所要展現的就是赤崁樓在文教上的重要貢獻,由於文昌閣二樓室內空間狹小,只供奉魁星爺讓所有的莘莘學子膜拜,我也和爸爸來到二樓,一探魁星爺的真面貌,祂的長相真的很奇特,右手拿批點功名的硃砂筆,左手握墨斗,右腳踩鰲頭,左腳踢星斗,很有『獨占鰲頭』之意,真是威風凌凌,有趣的是,這枝硃砂筆常常遭竊,看倌們您知道為什麼嗎?。荷式城堡時期:據說明天啟四年(西元1624年)時,荷蘭人進據台灣,並在一鯤身興造熱蘭遮城(即安平古堡),做為軍事據點,後來因為缺乏淡水,生活不便,就向平埔族原住民購得「赤崁社」,並在此處建街築壘,成為繁華的市街,並命名為普羅民遮城(Provintia)。『普羅民遮城』創建於明永曆七年(1653),為荷蘭人所建的商業與行政中心,俗稱『紅毛樓』或『番仔樓』;又以地居赤嵌,通稱『赤嵌樓』,那時城堡高約10.5公尺,城牆是以糖水、糯汁攪拌蚵殼灰,疊砌紅磚而成,與熱蘭遮城(安平古堡)相望,互為犄角,控制臺江內海。普羅民遮城為臺灣第一座行政機構,原名Providendia,荷文為永恆之意,是為了為紀念荷蘭七州獨立而命名的。它是荷蘭人為了控制臺灣所建立的行政買房子機構,專門處理臺灣商業與行政事務;普羅民遮城為一座歐式城堡,城堡主體為四方形,在東北與西南角各有一座凸出的稜堡,上有瞭望亭,中央則成為呈階梯狀的閣樓。那時後海水可以直接拍到城牆下,傳說城裡的一個大井(紅毛井)是個隧道,可直通安平古堡呢。歷經三百餘年,今該城僅存荷蘭據臺時之『古城門』及『樓北隅稜堡殘蹟』,供遊客憑弔。明鄭時期:明永曆15年(西元1661年)鄭成功率軍攻打台灣,先占據赤嵌樓,並在此設置『承天府』,處理軍務,直到攻下熱蘭遮城(安平古堡)後才移居安平。此後從鄭經即位、廢承天府,直到清咸豐年間,近200年內,赤嵌樓都被當做軍火庫使用,後因民變破壞,又疏於管理,遂日漸傾圮。清式樓閣時期: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臺灣入清版圖後,赤嵌樓一直被當火藥軍械庫,屢經戰役和天災,赤嵌樓呈現廢堞頹牆,孤城蜃樓的情況。同治初年,建『大士殿』於城基中央,奉祀觀世音菩薩,俗稱「番仔樓佛祖」。據說用來鎮壓荷蘭人留下的邪氣。同治十三年欽差大臣沈葆楨來臺籌防,為感念海神相助得以履臺平安,奏請就赤嵌樓城基興建『海神廟』。光緒十二年臺灣知縣沈受謙為振興文教,乃拆大士殿而建『文昌閣』奉房屋出租祀 文昌帝 君與魁星,另於文昌閣前空地重建大士殿,同時就海神廟與大士殿右畔與建『五子祠』供奉宋儒朱熹,程頤,程灝,張載與周敦頤,供學生參拜。,在赤嵌樓北側建「蓬壺書院」,標括門廳與講堂等主體建築。光緒元年即准建的海神廟也在此時完成。此時的赤嵌樓同時有5座中國傳統建築,集廟(海神廟)、殿(大士殿)、祠(五子祠)、閣(文昌閣)、院(蓬壺書院)於一處。日治時期:日治後,日本人將赤嵌樓改為陸軍衛戍醫院。而五子祠卻在1911年時被颱風吹垮。1935年,日本人將此列為重要史蹟,進行整修,除了拆毀大士殿外,也開始挖掘荷式城堡遺蹟,並修建既存建築。此時的建築僅剩海神廟、文昌閣與蓬壺書院的門廳。光復後至今:民國54年,赤嵌樓再度整修,把原有的木結構改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同時也開闢海神廟南側的庭園,主要入口也由西向改為南向,即今日之赤嵌樓。民國72年赤嵌樓被列為國家1級古績後,經審慎歸劃,於民國81年展開修建工程,其目標是恢復現存建築的原有風貌,並改善庭園景觀,現在重新開放的赤嵌樓,充滿朝氣,種植許多花草樹木,是個有趣又好玩的地方。 建築文物特色赤嵌樓是一座風雅優美、層次豐富的建房屋二胎築,散佈庭園中的各式碑碣、石馬、石駝、技勇石,以及滿漢文並列的九座贔屭御碑,是光復後陸續移入的文物,猶如一座戶外博物館。赤嵌樓的夜景,也是值得觀光客前往一遊的勝景。赤嵌樓的園區裡面除了老樹成蔭的庭園外,高大壯觀的乾隆御龜碑、紛然林立的石碑、石獸與石器、巍然聳峙的海神廟與文昌閣、充滿傳奇色彩的紅毛井、磚石斑駁的普羅民遮城堡遺跡,以及殘存的書院門廳等,都值得細細瀏覽。石獅在赤嵌樓大門的入口處,有一對造形古拙的石獅分別佇立在左右兩邊:在門的右邊是雄獅,左前腳下踏著繡球,同時昂頭怒吼;而另一邊則是雌獅及小獅,雌獅以前足撫護正在戲球的小獅,齒牙微張,露出得意的表情。這不但是康熙年間的古物,也是台灣石雕的早期代表。石鼓是為鞏固門的結構而有的,所以不難猜想它的位置。是的,它緊貼著大門兩旁的石柱,這在海神廟前也有,功用一樣但是花紋可就不盡相同了。走近赤嵌樓大門口,就是一片庭園綠地,由中央紅磚步道分成兩部份:左邊林立著赤鬚低垂的老樹,常有老人在樹下閒話家常,實分悠哉。右邊則是一圈圈的花壇,中間夾雜有假山、涼亭及「鄭成功受降」銅像。此綠地原為日治時期的防空用新成屋地,光復後修建赤嵌樓時才被納入成為其中一部份。由南側大門進入所看到的赤嵌樓景象,左方建築為海神廟,右方建築為文昌閣。御龜碑『贔屭御碑』位於海神廟下方庭園的九座「御龜碑」,是赤嵌樓最引人注目的焦點,但其實它們與赤嵌樓關係並不大,最初的安置地點是在今南門路附近的「福康安生祠」裡面,後來生祠傾圮,才輾轉移至目前的位置。福康安,才是「御龜碑」的主角。清乾隆51年,天地會成員在台灣起義,一時間全島響應,清軍潰敗,是為著名的「林爽文事件」。後來,清廷令當時的陝甘總督福康安渡海平亂。福康安抵台後,短短三個月便弭平叛亂,乾隆皇帝龍心大悅,親自寫下五篇詩文紀念此事,其中四篇各以滿、漢文分開鐫刻,另一篇以滿漢文並刻成二碑,所以事實上共有十座龜碑。該十座龜座與碑石,先在金門用當地的花崗石分開雕製,然後才載運至台灣組合。不料載運途中,其中一具龜座不慎掉落海裡,主事官員唯恐獲罪,於是私下用台灣土產砂岩補刻一具龜座,目前這座「真碑假龜」的御碑存放在嘉義市中山公園內。有趣的是,那具掉落海底的龜座,數百年後因台江淤塞被漁民撈獲,民眾附會為神蹟將該龜座尊為「白靈聖母」,供奉土地買賣於台南市保安宮內。目前安置在赤嵌樓的這九座碑石,每座高約三百餘公分,寬約 一百四十公分 ,不但陣勢宏大,雕刻精美,而且碑上的「御製」字樣、「五爪真龍」圖雕,均是台灣石碑中難得一見的,值得細細品味析賞。海神廟是一座古意盎然的樓閣,主體採四面「歇山重簷式」的屋坡造型。前面寬敞的露台上散置各種文物;正廳陳列著「普羅民遮城復原模型」,其它地方及2樓也展示有關赤嵌樓的照片。另外在其屋簷尾端的「鯉魚翻躍」藻飾,及後面的瓶門也都值得好好研究。文昌閣與海神廟相鄰而居的,它的一樓是文物陳列室,展示赤嵌樓修護工程圖說及修護過程裡所保留下來的柱珠、木雕與剪黏裝飾等。至於2樓,則主要用來供奉「魁星爺」,因為文昌閣原屬於蓬壺書院的一部份,供奉魁星爺,可供書院師生參拜,以保佑文運昌隆、金榜題名。碑林區走過御龜碑旁的拱橋、月門,就可看到位於文昌閣與海神廟樓基的牆身上,大大小小的碑石共20餘塊,規模僅次於南門碑林,故被稱為「小碑林」。碑石上所刻的內容包括營造圖、禁令、造橋、修廟、旌表等,非常豐富。嵌於海神廟臺基周圍的石碑,碑文內容包括禁令、修橋、修廟、造路、旌表、墓道等。文昌室內設計閣和海神廟下方的庭園,橫列許多珍貴的石碑石器。城堡遺跡在文昌閣旁,緊臨台基的是一片凹陷的坑洞,這是日本人在西元1944年所挖掘出的普羅民遮城東北稜堡的殘基。磚牆是以糖水、糯汁拌蚵殼灰砌成,雖然現在四壁磚石斑駁,可是由其厚度,不難想像城堡堅實的程度。左後側樓北隅有荷據時所建『稜堡殘蹟』,城堡奇厚,砲孔痕跡尚可見。蓬壺書院光緒12年(西元1886年),台灣知縣沈受謙為提倡文教,利用普羅民遮城的殘基,興建書院,包括門廳、講堂、文昌閣、五子祠等建築。將位於今開山路的「引心書院」遷來此地,並更名為「蓬壺」。在幾經滄桑後,僅剩下赤嵌樓西北側的門廳供人憑弔。技勇石走過御龜碑旁的拱橋、月門後,則是一條走道,走道左方有十多件石器,技勇石就是其中之一,這是古代的啞鈴,是考選武生的舉重器具,有時也用來練功。石駝與技勇石放在同一處,是舊日府城的郊商用來稱重的石製秤錘。公較石在海神廟前,有一片寬敞的露台,露台前有一對外形像石臼的石器,就是公較石,這也是舊日府城郊商公認的標準量器,用以避免買賣糾紛。石馬位於文昌閣前,其造形呈低首沉思狀,彷彿在思念故主,依依難捨的樣子。原為林爽文買屋網事件時,陣亡的清廷武官鄭其仁墓前的石刻,後被移至此處。該石馬因歷史悠,加上遊客破壞,目前前足已經遭到破損,而以水泥修補,是非常可惜的。古城大門文昌閣前方臺基下,石馬的後方有一個門洞,門內可見石級痕蹟和拱形『古城門』,這是荷蘭人所蓋的普羅民遮城大門所在,於1944年被挖掘出來。現在已被磚石所封住,從入口進去陰冷潮濕,隱約可見舊日的通道,這是普羅民遮城殘留的少數遺蹟之一喔。連柱小石獅在海神廟露台前的石欄杆上,有六隻小石獅,與柱子相連,在光緒12年建築落成時,就已蹲距在此了。仔細看看,每隻小獅的姿勢、裝扮都不一樣喔。文昌閣、海神廟護牆欄杆表情各異的十二隻石獅,大眼、大鼻、大嘴巴是其特色,非常逗趣。瓶門及玉兔蕉葉順著海神廟的迴廊繞廟而行,可以看到瓶狀的後門,線條優美,深具現代感,造形猶如花瓶,蘊涵平安之意(取「瓶」與「平」同音)這是取它「平安」之意;而在門楣上的玉兔蕉葉圖案,則象徵「玉兔東昇」的吉祥意義。書卷型窗戶在海神廟及文昌閣裡,各有幾扇書卷型的窗戶,這個特別的設計一方面是裝飾,另一方面也取自它有喜愛讀書、重視文風的含意。紅毛井充滿神秘的紅毛井。此面膜井位於海神廟和文昌閣之間,是荷人建造普羅民遮城所遺留。民間盛傳此井乃荷人用來聯絡熱蘭遮城的秘密通道,沿著隧道走可通往安平,這是當時與明鄭對抗的荷蘭軍隊逃回安平的秘密隧道。然自日治時期以來,古井幾經挖掘,除了發現若干古物外,並未找到傳聞中的秘道。專家據此事實,佐以當時科技能力,初步研判該井只是一口普通鑿井。鯉魚翻躍在海神廟及文昌閣的屋簷尾端,有一特殊的藻飾,就是「鯉魚翻躍」的圖樣,鯉魚口吐水波,捲捲外湧,除了美觀之外,還有噴水防火、保護平安之意。魁星爺文昌閣的二樓,是供奉『魁星爺』的地方,以前文昌閣是書院的一部份,在此奉祀可供書院師生參拜,以保佑文運昌隆、金榜題名,因為魁星市主管考運及讀書的神明,魁星爺造型頗富動感,他左手握墨斗、右手持硃筆,做批點功名狀;右腳獨立於鰲魚頭上,左腳向後踢向星斗,則喻意「獨占鰲頭」,更有奪魁的意思。簷獅赤嵌樓之海神廟及文昌閣屬「歇山重簷頂」造型,外觀氣勢壯麗,屋頂二側簷獅造型奇特,並不多見,據傳具避邪功能。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禮服YAHOO!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u77uuvyq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